行業資訊
發布時間:2024-03-11 10:22 閱讀量:1941
2023年,我國迎來改革開放45周年,標志著中國經濟發展迎來了歷史性的變革。在這數十年間,中國經濟騰飛,中國經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崛起,成為全球經濟的領跑者。
中國經濟中最具有爆發力的數字經濟,是如何一步步成為我們的經濟增長的新動力,上升到國家戰略的,我們的數字經濟有多強?
看看去年的數據,總體規模已經超過了50萬億元,論總量是穩居全球第二的高度,GDP的占比已經超過了四成,增長速度持續達到了10%的狂奔姿態。
按最保守的估計,這樣這樣的發展速度到了2032年,咱們的數字經濟規模就能達到100萬億以上。但是什么是數字經濟,相信很多人對這個概念都不太清晰。
那什么是數字經濟?
我們處在一個技術飛速進步、經濟快速發展的社會,每隔一段時間,就需要有新詞匯來描述這些新的變化,幫助我們理解正在發生的變革和未來可能的趨勢。
每一個被創造出來的新詞,都包含了我們探索社會經濟新形態的努力,它吸引著我們的注意力,提醒我們社會經濟變遷中那些重要的信息,也成為被頻頻提及的概念,進而逐步變成我們認識新世界的重要視角,融為我們觀念的一部分。
“數字經濟”反映了這個時代已經到來和正在到來的變革,孕育著社會經濟的未來走向。
數字經濟已成為我們國家的重要戰略發展方向,也被視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那么,什么是數字經濟?數字經濟將給我們帶來哪些變革?企業、消費者、政府和整個社會該如何迎接數字經濟的到來?
那么,數字經濟的內涵到底是什么呢?
數字經濟,一般是指以使用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作為關鍵生產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作為重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的有效使用作為效率提升和經濟結構優化的重要推動力的一系列經濟活動。
“數字經濟”中的“數字”至少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作為數字技術,包括仍在不斷發展的信息網絡、信息技術,比如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增強現實(AR)/虛擬現實(VR)、無人機、自動駕駛等,將極大地提高生產力,擴大經濟發展空間,產生新的經濟形態,創造新的增量財富,同時也將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優化產業結構,從傳統實體經濟向新實體經濟轉型。
在這些數字技術中,人工智能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智能將滲透到經濟生活的各個環節,相對于工業經濟時代的新技術解放人的體力,數字經濟時代的技術將解放人的腦力,新型的數字經濟也將是“智能經濟”。
二是數字即數據,特別是大數據,既是新的生產要素,也是新的消費品。大數據作為新的生產要素,不僅能夠提高其他生產要素,比如資本、勞動的使用效率和質量,更重要的是,將改變整個生產函數,即經濟活動的組織方式,通過平臺化的方式加速資源重組,提升全要素生產率,推動經濟增長。
而作為消費品,數字所包含的信息、知識、數字內容、數字產品已經形成了非常大的市場,同時也成為新的財富載體,直播、短視頻、數字音樂、新聞推送等產業極富創造力,且增長速度飛快。
“數字經濟”作為一個整體,包含了新的數字技術、新的經濟活動處理過程和新的經濟活動組織方式,也將帶來新的經濟效果。數字與數字技術將在整個經濟活動中發揮巨大的作用,優化整體的經濟結構,促進生產要素的重新配置,提高生產的效率,推動經濟增長。
今天,我們看到的數字經濟的內容將包含兩大部分,或者說兩個環節:一是傳統產業的數字經濟化;二是新興的智能化經濟形態。
前者代表了現有經濟的存量,是現有經濟活動和環節的優化;后者反映了新的經濟增量,代表著未來經濟發展的方向。
實際上,已有研究將數字經濟分為1.0和2.0,前者體現了“互聯網+”對于整個社會經濟帶來的變化,對已有經濟活動的優化,推動存量經濟的發展;后者意味著數字經濟的智能化,基于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帶來新的經濟增量。
目前咱們的數字經濟包括了七大重點產業,分別是云計算、互聯網、大數據、工業互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
大家仔細看,咱們這個數字經濟那可是虛實一體的,并不存在只是虛擬的東西,實體的經濟就在他的旁邊。所以我們現在去看數字經濟,那是雙融驅動,就是數字產業加產業數字化。
數字跟產業是相互支撐的關系,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成為了之后的重中之重。所以隨著數字經濟概念的落地,我們近10億網民就成了全球最大的數字社會。
而我們的5G網絡建設速度和建設規模也穩居全球第一,我們的數字經濟真正成為了推動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互聯網的廣泛普及,加上各國積極實施信息高速公路計劃,極大推進了信息化進程,使得互聯網相關技術快速發展,“數字地球”概念提出并引起全球范圍的高度關注和支持。
《數字化生存》洞見和描繪了以“比特”為存在物的數字化時代的到來。由此技術和時代背景下,“數字經濟”被提出并迅速流行,加快發展數字經濟已成為各國共識。
業內將數據看作數字經濟的“石油”,數字資產是數字經濟的基石,數據扮演了比黃金還貴的角色。數據在達到一定規模化的影響下就形成了數據資源。數據資源作為信息化創造的一類新型資源,實質上是一種極其重要的現代戰略資源。
數據資源的受重視程度越來越明顯,在本世紀將超過石油、煤炭、礦產等天然資源,成為最重要的人類資源之一。隨著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的發展運用,數據作為數字經濟的關鍵要素得到廣泛認可,數據的資源性、資產性得到廣泛認可。
數字資產將成為人類最大的資產,而數字經濟的進程將帶來人類第一次推動物理、精神、認知三元世界結構數字融合的這么一個深遠的歷史變革和社會變革。
資產作為經濟主體(政府、企事業單位等)由過去的經濟業務或者事項形成,由經濟主體控制的,預計能帶來經濟利益流入或產生服務潛力的經濟資源。資產的三大構成要素包括經濟價值、價值可計量、所有權。
資產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征:
①資產預期會給經濟主體帶來經濟利益或產生服務潛力:
②資產應為經濟主體擁有或控制的資源;
③資產是由經濟主體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資產作為經濟的核心組成,一種資產類別的出現是有經濟社會發展背景。數字資產概念的形成與技術發展、經濟社會進步相吻合。
業內人士認為,“數字資產是擁有二進制形式數據所有權,產生并存儲在計算機、智能手機、數字媒體或云端等設備中。”“數據資產是擁有數據權屬(勘探權、使用權、所有權)、有價值、可計量、可讀取的網絡空間中的數據集。”
從經濟學視角看,數據產品、數據商品、數據要素作為資產計入經濟主體才能作為經濟活動的標的。因此,數字資產是數據產品、數據商品、數據要素得以實現的基礎。
那么,數字資產究竟應當理解為資產數字化還是數字資產化,或是二者兼顧?
相關資料認為,數字經濟的發展需要與之配套的數字金融體系。資產的數字化是建立數字金融體系的前提,而數字資產的實現過程包括以下步驟:
1.確權。在數字金融時代,公私鑰體系對傳統的賬戶體系構成巨大挑戰,確權不再必須通過賬戶體系完成。用戶可通過數字身份,對擁有的資產進行登記,經分布式網絡中的所有用戶的一致認可后,完成數字資產的初始確認。
2. 資產原生信息的數字化。在資產的數字化過程中,資產的底層信息同步數字化,并隨時間流逝自動更新,信息披露的效率和真實性大幅提高,底層資產的自主流動性隨之提高。信息披露機制的自動化、透明化,降低了市場參與者的信息搜尋成本,對中小融資者更為友好。
3. 智能合約。數字資產的交易模式會發生深刻變革,交易雙方可以將事前約定的合同條款寫入智能合約,待條件觸發時自動實現資產的交割和轉移,交易流程無需第三方介入,可有效降低監督成本。
數字資產的出現,或將重構金融市場的運行方式,允許大量傳統的非標準化資產進入金融市場,低成本地在投資者之間流通,將催生金融業的革命,推動數字金融體系的建立。
數字貨幣的誕生為數字金融市場奠定了基礎,數字資產必將成為傳統金融資產的進化方向。作為金融市場中貨幣和資產的交易中介,經濟主體應當未雨綢繆,及早開展數字資產業務的研究,做好前瞻性準備。
分析認為,數字經濟下的數字資產應該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增加技術儲備,打造基礎平臺
在數字時代,技術的重要性愈發凸顯。區塊鏈、分布式計算、密碼學等技術和方法都是發展數字資產業務的基石。
由于資產的交易和儲存都以數字化形式存在,系統漏洞和外部威脅的破壞性遠超過往,因此,保證系統的安全性是發展數字資產業務的前提條件。提升交易速度和便利性也是數字資產業務的迫切需求。從安全和業務發展兩方面看,技術都是基礎。
第二、明確業務實質
以往關于數字資產的討論并未對數字資產化和資產數字化進行區分,給學術界和實務界帶來諸多困擾。對經濟主體而言,二者的業務發展路徑、技術需求存在天壤之別,若不能明確數字資產的實質,可能導致發展方向的混亂。
因此,可以考慮以“數據資產”對應數字的資產化過程,以“數字資產”對應資產的數字化過程,由此進行區分,明確業務重點,更好地統籌安排業務資源和技術資源。
資產數字化的革命性意義不僅在于它改變了“價值”的定義,同時也挑戰了傳統理論的“第三產業”。我國發展數字經濟,必須大力培育和發展數據要素的商品化、市場化,搶占戰略制高點,實現資產數字化。
發展數字經濟,必須實現資產數字化,這就需要加快推進實體企業和金融機構的數字化轉型。
第三,積極拓展數字資產場景,完善生態閉環未來
隨著數字貨幣和數字資產的發展,交易活動對中介的依賴程度可能有所降低,經濟主體應當主動作為,加快制定業務的數字化轉型計劃,提高在線服務能力,打造數字經濟。
資產實現數字化后,直接交易模式可能會對間接交易模型形成沖擊,針對交易需求的弱化,經濟主體應當加強信息中介和資產管理的服務職能,開拓新的業務增長空間。
數字資產作為一種全新的投資選擇,具備許多獨特的優勢和潛在的價值。去中心化的特點、全球市場機會、投資多樣性和靈活性、創新和前瞻性技術、對沖通脹和資產保值、社會認可度的提高以及技術進步和應用場景擴展等,都為數字資產在未來成為更有價值的資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